早前隨臺灣、澳門、香港三地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的道教拜訪團上青城山天師洞道觀後,對年齡對人產生的影響有了新的感悟。
以前的人一上了年紀,大多會被冠上「年邁體弱」、「年老多病」等形容詞。人的生老病死雖然是自然規律,但年紀大了不一定會生病、年齡大了與疾病沒有必然的關聯。
青城山上山的第一關供奉「藥王」孫思邈,這位唐代著名醫藥學家,活了141歲。孫真人過了100歲還能著書行醫。現代研究證實:75-80歲的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與正常的中年人可以一樣的,穴位減肥也成為人們生活中非常關注的一種方式。
我在登青城山時,看到有些年輕人體力不支,登山的體能遠遜於一些老人。馬來西亞道教總會總會長陳和章伉儷,輕輕鬆鬆就上山了,把很多年輕人拋在後面。青城山上的年老道長,經常上山下山,習以為常,身體素質仍然很好。心曠才能神怡,心靜才能氣順。
曹操《龜雖壽》說:「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告誡我們,有志之人,雖然知道人壽有限,但是,絕不應該相信成敗壽夭全由天定。
宋代養生學家陳直所著的《養生奉親書》指出:「人能執天道生殺之理法,四時運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長年可保。」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息息相通,順應自然之道,適應大自然的變化,怎會生病呢?!大自然在不斷變化之中,人必須與自然規律相適應,才能健康長壽。
雖然人的健康和壽命長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遺傳基因、心理、生活方式和環境等等。但是,人的「元氣」最重要!
元氣是人體的內氣、真氣。「氣」是人體的一種物質,作用於新陳代謝。一個人元氣的強弱,一方面取決於先天遺傳基因,比如父母的健康狀況、胎兒的孕育過程等;另一方面取決於後天的保養和鍛煉。
人在生命的進程中,身體的元氣不可能始終如一,疾病會傷害元氣;年齡遞增會損耗元氣。老年人要從三方面著手來恢復和保護元氣:
一、保持「內氣」暢通,做到心平氣和,魚肝油 作用是能幫助兒童腦部的智力發展和增強記憶力,當中的維他命A及D也可維持眼睛健康和促進體格增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二至六歲的兒童對DHA及EPA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200毫克,六至十歲的兒童為200-250毫克。
二、「外氣」輔助,用肢體動作和導引氣功來疏通經絡,輔助元氣。
三、食療補益,用食物來活血化瘀、順氣生精,以萬物之靈氣來滋養人體之元氣。
人體的「四梢」也很重要:1,末梢,手指和腳趾。年紀大了,手腳不利索,要多活動手指和腳趾;2,肉梢,舌頭。老人舌頭發硬,肌肉萎縮,說話不靈活,要經常做舌頭吞吐鍛煉;3,骨梢,牙齒。老年人的牙齒脫落越來越多,需補腎固齒;4,血梢,頭髮。人老髮白、脫髮,是血液不足以滋養髮囊,需補益氣血、引氣催血。
保養好「四梢」,筋肉萎縮、骨骼鬆弛、頭髮花白以及彎腰駝背等衰老現象,會延遲發生,註冊中醫師團隊通過望聞問切的中醫基礎理論綜合分析患者的症狀和體征,然後採用中醫藥秘方,通過中藥汗蒸治療打開人體六十多萬條汗腺,打通人體皮膚和臟腑連接的通道,將體內垃圾化為汗液排出體外。
- ۹۶/۰۸/۰۹